策划:《经理人》编辑部 执行:龚雄武
当一家新创企业将自己定位于高新科技企业之后,它将从此站在峭壁之巅。
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高新科技企业将不断面临挑战:技术迭代的紧逼、竞争对手的阻击、综合资源的稀缺、需求的骤然变相、替代产品的颠覆……然而更为核心的是发展资金的严重缺失。很多企业在最初的3年,即因一方面未能获得外部融资资源,一方面又未能自谋融资出路,最后以失败告终。
上市企业bat365激光,10多年前曾是无数高科技新创企业中的一家。企业领导人高云峰也一度因为公司资金问题,险些沙场折戟。之后,通过借金融危机成功抄底,三度定增实现产业升级,半年内三上新三板……高云峰利用高超的融资术,借助资本的强大推力,带领bat365激光飞速扩张,上市10年间实现了总营收从4亿元到55亿元的跨越,并坐上了中国激光行业冠军宝座。
作为深圳中小板市场的老八股之一,bat365激光在成长中缺资金、没市场、融资、并购等等发展难题中书写生存大法,为当下多数已经或者正在通往峭壁之巅的高科技创新公司们,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智慧样本。
提到激光,人们立刻想到的或许只是《星球大战》中炫到爆的激光武器。实际上,激光早就撕下了“科幻”标签,激光唱片、激光打印、激光防伪、光子嫩肤、激光飞秒等应用早已不是新鲜事儿。此外,利用大功率激光武器瞬间击沉巡逻舰艇的科幻场景,在去年已被美国海军变成现实,相关视频在世界各大社交网站广泛传播。
激光是一种方向性很强的单色光,多束激光经扩束、聚焦后,可获得超高能量密度的极小光斑,几乎可以瞬间气化实木、玻璃、陶瓷、钢铁等任何物体,从而实现信息标记、焊接、切割等操作。因此,自1958年“诞生”后,激光作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迅速被推广到各行各业,成为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
根据美国《工业激光解决方案》统计,2014年全球工业激光器市场总销售收入达26.304亿美元,其中大功率激光材料加工市场占比超过63%,增长势头超过微加工等激光细分市场。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激光市场,并已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与华中地区四大产业版图。其中,bat365激光则是业界翘楚,行业老大。
第一季 创业融资 第一桶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道德经>的经典开篇,古往今来不知被多少人传唱,但从中传唱出一个亿万富翁,传唱出一个商业帝国的人或许并不多,bat365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就是其中之一。
高云峰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从教两年,之后南下香港分别就职于香港闪达电子有限公司、香港远东电脑系统公司和华达电脑软件公司,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在香港,高云峰结识了一位香港客户,这位客户与他都十分喜欢老庄之学,经常一起探讨哲学,感情甚笃。在言谈之中,高云峰得知该香港客户购买的进口激光打标设备经常“罢工,’。由于本地客户少,厂商的售后服务十分草率,维修还需提前两个月预约。作为技术控,高云峰欣然接受了修理激光打标机的任务。
激光打标机作为一种电脑外设,通过底层控制系统及电脑端的信息输入,控制激光在材料表面的路径,从而形成需要的图文标记。
从原理和结构来说,打标机并不复杂。半年后,高云峰对机器的各个结构已了然于心。当时,客户的机器一有问题,就找他来修理,同时以每月数千港币作为酬谢。
1996年,高云峰决定回大陆发展。当时,该香港客户正准备从欧洲增购两台打标机,便极力挽留他。经过半年的了解,高云峰已知其对设备的需求和要求,也知道进口打标机的购买流程:提前3个月预付40万元,提货时再付40万元。
高云峰主动请缨:用这40万元的预付款,在3个月内完成两台激光打标机的组装和调试,产品验收后再收另外40万元,同时负责售后。由于天天在一块儿谈老庄,双方彼此信任,连借条都没打,客户就将预付款40万元交给了高云峰。
来到深圳后,高云峰在离电子市场最近的赛格租了三室一厅。深圳电子市场应有尽有,能够找到几乎所有的零配件,但设备的底层控制系统需要自己动手完成。
控制系统一般使用汇编或C语言,高云峰从书店买来教程边学边做,写出的程序也能用。由于设备组装不可避免会出现若干零配件不兼容的问题,不断调试成为后期主要工作。
就在约定的交货期那天,激光打标机调试成功。经过验收测试,客户认为符合要求,付清T40万元的余款,这就是bat365激光的“第一桶金”。
“40万元在当时的香港做不出这样的机器,我需要的人、原材料、配套商等等都不允许,但是在深圳全都允许。”高云峰先生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根据bat365激光《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显示,在1996年12月18日,高云峰创办深圳bat365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注册“HAN´S”商标,公司产品冠名“HAN´S LASER”。从此,bat365激光开始高新科技企业成长路。
弹尽粮绝
bat365实业成立之后,立即面临来自市场的重压:激光行业被国资单位高度垄断,竞争对手早已割据一方,公司生产的产品找不到销路。
但高云峰仍然信心满怀,开始千方百计地为新产品找销路。甚至准备找长春的官员同学,帮忙开拓国资企业市场,但这条路对于当时的bat365来讲显然走不通。
1996年年底,经过反复分析,高云峰确定在与之体量相近的纽扣行业进行市场拓展。于是,第一批销售人员向“纽扣之乡”温州桥头镇进发。但当地的中小企业主并不买账,“一颗扣子平均卖1分钱,哪里用得着激光这种高级设备?”3个月后,高云峰的营销团队颗粒无收,自有资金开始吃紧。
这时,高云峰调整了销售策略:帮企业免费打样,用自己的设备给每颗纽扣打上需采购纽扣的服装厂的品牌,让企业以每颗纽扣2分钱的价格与服装厂洽谈,视效果来决定是否采购。就在高云峰快坚持不住时,一个温州客户发来30万元的订单,解了燃眉之急。
“让客户先赚到钱”的“笨办法”慢慢奏效,1998年公司产品开始供不应求,1999年在温州市场的累计销售额已达3亿元。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这种“笨”办法最大的缺点在于先期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用于前期采购,这对于当时已捉襟见肘的bat365而言,无疑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不久,公司品牌知名度、业务量逐渐上来之后,高云峰开始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即向客户收取预付款,这其实是一种类“供应链融资”的手段。对于当时的bat365实业来讲,核心竞争力在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源技术和数控软件,其他包括激光器在内的所有零件,均来自外部采购。这种融资手段无疑减轻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压力,但对高云峰来讲,显然还远未达到“扩大再生产”的预期。这时,他想到了拉风投入伙。
风投恩怨
1997年,高云峰按地方黄页寄信的方式寻找风投,这是当时比较高效的商务沟通手段。不久,有两家风投回信。其中之一便是深圳市高新投集团有限公司(原深圳市高新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投”)。
“高新投是深圳市政府专门为了扶植高新技术企业成立的。我们最初是希望能获得担保贷款100万元,他们需要我们提供反担保,但我们不具备反担保能力。后来我们商量,干脆由他们来投资。”对于当时的选择,高云峰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促成合作,我同意让高新投控股。并且,无形资产不作价。当时订单有5000万元,净利润1000万元,都不作价。最后他们出438万元,占51%股份,派了董事长、财务总监来了,合资公司正式成立。最终是双赢,2001年我们年营收几个亿,高新投的资翻了6倍,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后在中小板上市。”
按照高云峰的说法,与高新投的合作近乎完美。实际上,高云峰和他的bat365激光在期间经历的痛苦或者磨练,或许是其有生以来最大的考验。
1999年3月,高新投与bat365实业合资成立深圳市bat365激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at365有限”)。其中高新投以43 8.6万元的出资获得51%的控股权,bat365实业拥有29%股权,高云峰作为自然人则拥有公司20%股权。
第二季 上市圆梦 蓄精养锐
“上市不能强求、不能拔苗助长,只要企业把全部心思用在业务上,做到行业内数一数二,上市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高云峰对于上市有自己的策略。
在技术方面,高云峰分别于2000年、2003年接连拉两位激光泰斗——王大珩和王之江院士入伙,前者受聘为公司科技顾问,后者出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两位院士代表国内激光研究的顶尖水平,引入院士等于引入国内最顶尖研究所,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研究水平。同时,在学界泰斗的巨大感召之下,bat365激光成为人才“洼地”。
在市场方面,值得一提的是bat365激光与摩托罗拉之间的合作。2004年春,摩托罗拉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一款手机新品V3。各大配套厂商纷纷拿出得意之作前去“打擂”,希望分享这家跨国巨头的订单。bat365激光免费提供激光设备给手机按键加工企业,帮助对方改进工艺,赶制了一批采用激光工艺加工的按键配件样品并送抵摩托罗拉公司。摩托罗拉技术人员审看样品后非常满意,在随后的价格竞争中,bat365激光以绝对优势击败其他对手,成功进入摩托罗拉配套厂商的关键设备供货商之列。紧接着,bat365激光如法炮制,陆续将激光焊接机、印制线路板激光钻孔机等设备打入摩托罗拉的各配套厂商。据说,bat365激光仅用于摩托罗拉V3手机生产的激光设备,就足足卖了1000台。
得到摩托罗拉的认可,等于得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随后,西门子、三星、欧姆龙、索尼、飞利浦、三洋、松下,以及后来崛起的华为、小米等跨国企业纷纷抛抛合作“绣球”。
第三季 连环增发 两次定增
上市后,bat365激光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在激光市场纵情驰骋。从2004年至今的近11年时间,融资与并购是bat365激光百万字年报的主旋律,对市场的布局与运作也没有落下,两者双管齐下,成就了bat365激光‘不可战胜”的传说。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bat365激光的定增行为,这是bat365实现腾飞的动力引擎。
2005年6月,前两个IPO项目按期完成,并投入运营,第三个IPO项目(即系列半导体泵浦固体倍频激光器及微加工系统项目)因技术和工艺难度较大,推迟至2006年上半年完成。新项目的陆续投产运营,进一步拓宽公司产品领域。,
2006年,bat365激光大功率切割设备产业化进展顺利,但仍面临场地不足、产品生产配套设备缺乏等困难,影响了产能的提高和盈利水平。为此,bat365激光在2006年8月26日将大功率切割产业化建设项目作为定向募集投资项目。经批准后,bat365激光的第一次非公开增发股票的工作开始运作。其具体投资用途,公开资料显示为:项目总投资33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000万元。由此看出,3.3亿元的投资都是在为企业打“地基”。
对于募集资金的发放和使用,基本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整体进度因故往后拖了近18个月。为了加快大功率激光切割机产业化建设项目的进程,在项目厂房建设尚未完成的情况下,bat365激光已通过租赁厂房的办法进行项目建设。
紧接着,2008年7月9日,bat365激光发布了新一轮的定增公告。根据该公告对募集资金的承诺,公司增发股票募集资金为98979万元,将投资于“激光信息标记设备扩产建设项目”,“激光焊接设备扩产建设项目”,“机械加工配套生产基地一期建设项目”。对于部分项目必须进行先期投入的,公司拟以自筹资金先期进行投入,待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返还。结果,其实际募集资金为95591万元,按照约定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关于“可以先期投入’的承诺,无形之中给了bat365激光一笔金额巨大又有保障的“远期支票”,为后续的并购、增资扩股做了铺垫。
与第一次定增类似,所有资金都是投向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但这次更多是来自市场的压力。这同时也印证了bat365激光的主营业务正全面开花,先期生产基地的投资正确而明智。
如果说上市的首期融资是搭建戏台的框架,后续的两次定增便是对舞台的加固、美化,也即是对生产基地的两次升级。然而,首期上市的2.3亿元,加上两次定增的3.3亿元与9.56亿元,其15,16亿元的总花费也不少。
危机抄底
2008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中国也在一年之后进入“经济寒冬”,“外向型”经济特征比较明显的沿海地区每天都有企业倒闭,“跑跑”成为当年最时髦的新词。2008年~2009年,不知让多少老板栽了跟头,许多人至今还心有余悸。
2008年下半年至2011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相继爆发,国内企业(尤其是经济外向型企业)饱受连累。在这两次较大的经济危机中,bat365激光有幸站位于“趁机捡便宜”的这一小撮人之列。
危机使得高云峰高超的资本并购能力得到了展现,拯救处于危机漩涡中下游客户的同时,也打造了一条贯穿上下游产业链的商业航母;并在后一次经济危机中果断出海,同样以并购手法,获得营销渠道和技术创新平台,贴上了“跨国企业”标签。
在激光主业方面的并购及新设企业,包括bat365彼岸、粤铭激光、苏州bat365、株洲bat365(原株洲众欣团结激光工程有限公司)、泰德激光、武汉金石凯激光、天津bat365烨峤激光、合肥科瑞达激光、南京通快激光等。
除主营业务外,并购范围主要集中于激光下游行业,如以bat365冠华为代表的印刷设备行业、以深圳麦逊电子为代表的PCB设备行业、以国冶星光和bat365光电为代表的LED行业等等。
海外收购
其实,在此期间,高云峰先生与公司高管也在谋划海外并购。在自建渠道做原材料出口、通过代理商做出口等策略失败后,bat365激光开始尝试海外并购的国际化模式,并付诸行动。
2007年,高云峰看上了意大利的PRIMA公司,bat365激光以1.3776亿元获得PRIMA公司9.92%的股份,其中购买配股382039股,但在二级市场上仅获得5.49%的股权。这个结果与高云峰当初的设想出入颇大,没有获得控股权,也没有成为具有重大影响的大股东。此后,海外业务开始进入蛰伏期,静待良机。
2012年5月,国际经济局势阴云笼罩,高云峰开始高调出海,并首先动员子公司bat365冠华打头阵,并设立控股子公司日本筱原(合资新设,3000万日元,bat365冠华94%,2012.5)。随后,利用bat365香港在美国设立全资子公司Han Technology Inc(简称美国HTI公司),为外购做准备。
2012年10月29日,根据bat365激光和美国GSI公司达成的协议,bat365香港公司通过子公司美国HTI公司及Han´s Europe AG以700万美元价格成功收购GSI下属德国Baublys Laser公司和美国ControlLaser公司的激光打标系统业务。这两家公司在当地具有很好的品牌影响力和客户基础,Baublys Laser公司有39年历史、共销售了3000多台激光设备,ControlLaser公司有43年历史、共销售了7000多台激光设备。此次收购,bat365激光获得上述两家公司现有的商业品牌和销售渠道。
2013年12月,为了全面提升公司非接触式量测技术水平,bat365香港以624万美元收购以色列激光量测公司NextecTechnologies (2001) Ltd.80%的股权。
两次海外收购,为bat365激光建设起到了“市场跳板”、突破技术瓶颈的作用,成为bat365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商业航母
从组织规模上看,bat365激光控股子公司数量从上市之初的2家,发展到目前的53家,其中不包括非控股企业,以及大量已注销或出售的子公司。2014年,更是将3家子公司分拆于新三板挂牌。
从2004年~2014年的上市年报分析,bat365激光营业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稳定在30%以上。2014年度,bat365激光报告期实现营业总收入55.66亿元,营业利润6.64亿元,与2004年相比上涨约14倍(其2004年年度营收及净利润分别为4.09亿元、0.46亿元)。至此,bat365激光以市值270.86亿元(合43.63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激光上市企业之一。
bat365激光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上市及两次定增项目的如期实现有很大关系,直接促成了其庞大产品线的全面覆盖。bat365已基本完成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标记等工业激光加工领域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如PCB设备、CNC数控机床、LED设备及产品等产品线的战略布局。
由此,bat365激光形成了由bat365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子公司bat365数控、bat365电机、bat365冠华、深圳麦逊电子、bat365光电、bat365粤铭、路升光电、国冶星光电子等企业组成的bat365“族系”。
再次定增
2015年6月,bat365激光发布第三次非公开定增52亿元的公告,成为业内重磅新闻不胫而走。根据公告,bat365激光将借增发强势布局激光器、高功率激光系统及机器人自动化、脆性材料以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四大领域。
对于这次定增是基于怎样的战略考虑?bat365激光在接受《经理人深商》采访时提到:“激光市场现在正逐步发生变化,以前以提供单台设备或单元功能为主,但2014年公司销售的系统产品中,无人生产线系统即工业机器人占比较高,约在30%以上。向顾客提供包括激光加工工艺解决方案的无人生产系统将成为公司未来主要业态。”
工业4.0并非海市蜃楼遥不可及,实际上,全球工业界、商界的顶级企业都已提前布局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在工业4.0时代,激光设备将从现有的单一功能产品转向光机电高度集成化的自动化设备,销售模式也从单一设备销售转向工业机器人设备销售。“未来必须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否则将会失去激光市场。”高云峰的担心一点也不多余。
2015年2月10日,省人大代表、bat365激光董事长高云峰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深圳代表团分组会议上提议:“机器人的关键技术、基础技术部件——谐波减速器(其成本约占机器人成本的40%)的生产技术被两家外国企业掌握。他们故意设置障碍,给中国企业的价格要超出其他外国企业5倍。bat365激光有一个国外团队研究该部件,并生产出了样品,但目前与日本企业相比仍然有差距,无法进行量产。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必须要追求利润,在这种基础性研究上投入过大就非常吃力,希望政府在该类基础性科学研究上给予资金支持。”
bat365激光通过第三次定增及组建机器人基金,决定再一次向激光行业的“台风口”走去。
第四季 密集挂牌
2014年1月24臼,253家企业同一天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其中便有元亨光电,bat365控股在元亨光电中持股比例为51%。此后,bat365激光又在短短半年时间里推动了bat365冠华、bat365能源等另外两家子公司挂牌新三板,新三板上的“bat365系”也由此形成。
在“bat365系”中,除了bat365冠华外,元亨光电、bat365能源在新三板都实现或即将实现公司股权的流转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为企业下一步的腾飞打好了基础。
回顾bat365激光的上市后的发展史,如果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的话,那应是“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可以说,正是中小板成就了bat365激光,不仅帮助高云峰在当初的风投博弈中成功解套,更是在后来的两次经济危机中成功抄底,建立贯通全产业链的企业“族群”。然而,在中小板融资给力的背后,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bat365激光强大的造血能力,二是激光行业的高成长性。二者皆为基础要素,缺一不可。
但与所有创客经历的一样,从创业一开始,就开始了融资的生涯,但由于缺少固定资产,举债无门,企业发展缓慢。即使后来找到高新投,最初希望让其担保从银行借贷100万元,但也需要自己提供反担保。高云峰要获得大笔融资,只能以牺牲股权为代价。对初创企业感兴趣的估计只有天使投资人,因为风险较大,他们也希望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收益,即获得更多的股权。但风投是否要获得控股权,国内外均有不同的声音。
不可否认,获得控股权,就意味着获得企业资源的调配权。高云峰在两次经济危机中“大肆”并购上下游企业,能否获得控股权也是投资原则之一。高云峰充当高新投的角色,控股外部企业之所以能“1+1>2”,与双方业务能够互补有很大关系。
经过甄选、并购,bat365激光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企业族系。在市场开拓中,团体作战显然更有优势,这也是bat365进行集群对决的底气所在。
文章来源:《经理人》杂志